←投票啦!!!青春二工大,青春二工大,青春二工大,重要的说三遍,大家快投票啦!!!导读 “2016寻找全国高校最受欢迎的百强校园媒体”,是由共青团中央学校部指导,中国青年报社、中国高校传媒联盟主办的优秀高校校园媒体评选活动。
此次评选将分为两个步骤——受众投票(70%)和专家评审(30%)。投票截止时间为5月5日00:00,投票方式为关注“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微信公号(chinaumu520),直接回复省份(直辖市、自治区)名称即可进入投票页面,如直接回复“广东”即可。最终,票数第一名的校园媒体计70分满分,并根据第一名的票数与70分算出比例,得出其他校园媒体在此项得分。(如第一名10000票,即每票计0.007分)
注:如发现活动中有刷票行为,立即取消评选资格。
候选校园媒体简介
东华大学-“东华研究生”微信平台
“东华研究生”是东华大学研究生会对外宣传的平台与窗口,是研究生会和广大师生沟通的桥梁。通过对微信平台管理、运营和维护,发布和推送研会活动信息与新闻,让同学第一时间了解到与自己学习和校园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与研究生会各个部门紧密联系,为研会举办的大型活动如主席峰会,校园街拍大赛,十大歌手比赛等提供线上宣传和技术支持;除此之外,“东华研究生”还坚持定期推出原创推送,发出属于东华学子的声音。“东华研究生”紧密联系校园生活,传播信息迅速,传播层面广阔,譬如我校研究生十大歌手的跟踪报导在第一时间内发送,且阅读量非常可观。“东华研究生”丰富了校园生活,加深了同学联系,传播校园正能量,弘扬东华新风气。
东华大学-《东华青年》杂志
《东华青年》杂志是由东华大学团委宣传部主办,面向全校师生的一本杂志。本杂志创刊至今已发行三十多期,每期均免费向师生派发。创刊以来,经过一代又一代编辑们的努力,杂志内容也进行了多次改革,如今已成为了一本以“科技、时尚、生活”为主命题的杂志,本杂志共有《万象》《身边》《逗伴》三个栏目,既有对社会热点的关注与思辨,又有科技、文艺的探讨与推介,每期杂志一经发放都会被师生们争相领取,广受读者好评。
东华大学-东华广播台(松江校区)
东华广播台(松江校区)成立于2003年10月,由一群热爱广播事业的青年组成,在校党委宣传部的指导下,为传播校园文化正能量,弘扬青春梦、中国梦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秉持“东华广播,每天给你带来不一样的声音”的理念,以树立优秀高校传媒品牌为目标,在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的道路上孜孜以求,臻于创新。
东华大学-青春东华DHU
“青春东华DHU”系东华大学团委官方微信,现有粉丝近14000人。自2014年5月开通以来,“青春东华DHU”一直是我校团委重点工作的重要展示窗口,重在宣传和展示团委重点工作,实现团的工作、活动、项目整体策划;同时,我们把网络宣传工作当作文化产品来包装营销以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及符合当下团员青年的需求。目前共推送图文信息480余期,内容涉及与同学们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方方面面,更以“线上宣传——线下落地——线上展示”的模式,举办了“晒晒我的团员证”、“寻找最美团支书”、“@中秋不回家的你”以及“中国移动和阅读读书会东华站”等线下活动,得到了同学们的广泛积极参与。
复旦大学-《复旦青年》
《复旦青年》是由复旦大学团委主办,《复旦青年》报社出版的双周刊,是复旦大学校内唯一的一份对开/大报形态的学生报纸。《复旦青年》以“感受一份报纸的创造力”为办报宗旨,倡导“知性、理性、建设性”的办报理念,引领、服务、凝聚新时期的大学生。近年来,由《复旦青年》报社运营的微信公众号“复旦青年”也获得了近万的关注量,在复旦校内外的影响力和公信力也因此不断上升。
华东政法大学-华政学生通讯社
1984年,《华政报》记者团成立,校园记者开始了新闻路上的探索。2004年,《华政报》记者团与校广播台合并,更名为华政学生通讯社。从此,我们的声音不仅在纸上传达,也在耳畔与同学们紧密相伴。2009年,副刊《玉泊华章》创刊,聚焦华政学生,臻于华美之文,属于华政学生的全新记录开始。2015年4月1日,华政通讯社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用真诚和新闻之心换回了数千名粉丝的关注。华政学生通讯社(校媒媒体编号:cumu029010)积极参与中国(上海)高校传媒联盟的活动,汉文化研学旅、大新社、暑期精英培训营等都有华通人的身影。华通社新闻作品也多次获得“好新闻”奖。谢谢。
上海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通讯社
上财通讯社是上海财经大学全体学子的校园媒体,有近十年的历史,由校党委宣传部直接指导,汇聚了众多擅长写作、摄影、排版等技能的学生记者,是由学生学生自创、自我管理的组织,也是联通个人与全校学生的发声渠道。通讯社是上海高校传媒联盟三星会员媒体,在沪上高校间拥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上海大学-传媒新观察
《传媒新观察》是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主办,上海市影视传播教育高地项目支持,电影学院新闻传播系学生牵头进行新闻内容生产和运营,一个“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校园媒体。《传媒新观察》新闻生产内容主要依靠纸质报纸及微信、微博、网站三大平台进行呈现,《传媒新观察》是上海市高校传媒联盟常务理事单位,与全国校媒、上海各大主流社会媒体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和合作,多次派出学生以注册记者的身份采访上海劳力士大师赛、上海电视节、上海国际电影节、国际传播学会2013年度区域性大会等具有深远影响的社会事件,在2015年承办了中国高校校园媒体首届创意产业与创新传播高峰论坛。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青春二工大
青春二工大是由共青团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委员会所创办的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并于2013年9月1日推送第一条图文消息。她旨在向我校师生展示缤纷校园生活、青春团学走向,及时传播真实新闻动态,通过新媒体传播积极向上乐观的正能量。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她从零起步,现已成功吸引将近一万八千人的关注人数,并开设晨跑查询、校园卡绑定、天气预报等实用功能为我校师生提供便捷的校园服务;也在不断追求创新过程中,推出了新颖的板块如:一周吐槽、一月专题等;为了满足我校师生更多需求,还开设了投诉反馈功能。
青春二工大虽已是我校关注度最高、受众最广的官方微信平台,仍努力成为引领思想、团聚广大师生力量、服务青年的智能平台。
上海电机学院-“达达马”微信平台
“达达马”微信平台是由共青团上海电机学院委员会创立并实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引领和互动的微信平台,是共青团上海电机学院委员会官方微信平台。2011年4月,上海电机学院达达马新媒体团队成立,2011年6月,共青团上海电机学院委员会官方微博上线,2013年该微博平台成为团中央试点平台,至今粉丝量突破5600人,互动数突破40万;2014年5月4日,上海电机学院团委官方微信“达达马”接力上线,正式面向电机八万师生校友投入使用,10月12日,达达马微信平台以“青马”的崭新面貌问世,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青春达达马”,内容更加深入,功能更加完善,板块更加丰富多彩。
上海电机学院-电机青年报
电机青年报致力于在新媒体热潮的今天,立根传统纸媒。用飞扬的文字,冷静的思考,深刻的观点为全校师生送上新鲜资讯。青年报除了传统纸媒的编纂之外,还有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的等媒体的运营。文艺而不矫情,深刻而不沉闷,犀利而不偏激,幽默而不散漫。我们是电机青年的情感归属!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SUIBE TIMES》
《SUIBE TIMES 》是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新闻专业学生独立运营的全英文报纸,创立于2006年10月,致力于发挥本校新闻专业的英语和财经优势,为本校师生提供新鲜的校园新闻、深度的报道、展现专业的力量;2015年5月,下属新媒体公众号SUIBETIMES创立,其报道团队仅有6名学生。不到一年,SUIBETIMES 凭借敏锐的新闻嗅觉和专业的报道能力,粉丝覆盖了本校50%的师生;推文最高阅读量达本校师生的134%;其深度报道《课程离奇被退热门课售价千元》、《保卫催搬、后勤画饼 | 书箱何处安放?》等引起校内广泛讨论,促进学校相关制度改革。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订阅号)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平台(订阅号),关注每一个上经贸大师生的成长。作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官方微信(订阅号)于2014年12月19日正式上线。学校是国家财经类大学之一,属上海市市属高校。主校区坐落于上海历史文化发祥地松江区。学校创办于1960年,秉持“诚信、宽容、博学、务实”的校训,坚持特色发展道路。公众号自上线以来,粉丝数近万人,2015年5月曾获得由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教育报刊总社颁发的“上海教育博览会十佳微信号”称号。公众号发布内容贴近师生、校友,并向社会信息公开。发挥新媒体优势,传播正能量。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团委新闻中心
团委新闻中心是共青团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委员会直属部门,也是中国(上海)高校传媒联盟会员。主要媒体刊物为纸质媒体《思源青年》和新媒体微团刊《思源志》。旗下设记者团、编辑部、新媒体部、SUIBE摄技工作室四大部门。所有内容皆为学生原创。着眼学生需求,紧跟时事热点,贴近校园生活动态,发青年之声,是我们的宗旨。在中国(上海)高校传媒联盟统计评比中,团委新中连续多次跻身同时期会员媒体排行榜前10位。稿件《超级课程表-他们的故事》获第六届“卫康杯”上海校媒风云榜最佳稿件奖。《思源志》2015年度荣获“上海共青团新媒体工作示范项目”称号。上海校媒的微信号也多次转载《思源志》内容。
上海海事大学-海大武装部
“海大武装部”是一个以上海海事大学武装部的中心工作为主,军魂团相关事宜为辅的微信平台。平台下设“海纳百川”、“海大武装”、“军魂风采”三大板块,立足校园,紧跟时代,力求提供丰富的资讯,带动更多大学生关注国防,关心国家社会的发展方向。形式多样的具有校园特色和军事特色的内容得到越来越多的师生、家长、校友与社会各界朋友的认可。
为打造具有军事特色、有公信力的优质新媒体平台,“海大武装部”围绕中心工作,及时发布征兵、军训等相关内容,履行了一定的服务功能。借助平台,以“铁血军魂,矢志报国,自强不息,超越自我”运行宗旨的军魂团充分发挥自身特色,引领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其影响力显著提高。
上海海事大学-领航学生记者团
上海海事大学领航学生记者团是由共青团上海海事大学委员会直接领导的校级学生组织之一,现是中国(上海)高校传媒联盟成员。其主要负责上海海事大学的校园新闻媒体工作,即学校团委的宣传、校级大型活动的报道与相关各界人士的交流访谈。同时,参与对团市委、上海市航运企业的接待、访谈等相关事宜。她致力于为海大师生提供新鲜、活力、高质量的新闻报道,将打造最快最新的校园新闻平台作为自己的基本定位,努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新媒体平台。全校大大小小上百活动中,领航学生记者团都努力记录着最精彩的瞬间。
上海建桥学院-建桥建桥我是新闻(微信号)
建桥建桥我是新闻拥有13716粉丝,由新闻专业学生独立创办并运营,是全校最具影响力的校园媒体品牌,每日更新推送,立足建桥新闻,放眼传媒社会。提供最真最及时的潮闻趣事和最赞最酷炫的原创栏目,曾夺得高校新媒体风云榜单日冠军,最高点击量达到3万多,为学生“发声”,给学生“好看”!
上海建桥学院-建桥建桥我是新闻新媒体报道团
『建桥建桥我是新闻』新媒体报道团为上海建桥学院新闻系学生在专业改革试点的背景下独立创办并运行的校内实践平台,意在打造建桥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我们的宗旨是:立足建桥校园,放眼传媒社会。『建桥建桥我是新闻』提供最真最及时的潮闻趣事和最赞最酷炫的原创栏目,为学生“发声”、给学生“好看”。建桥新闻系用心打造、诚意出品!
上海建桥学院-上海建桥学院微博协会
上海建桥学院微博协会成立于2011年10月,由在校大学生自发组建,校党委宣传部管理和指导的校级学生组织。同时新浪微博、腾讯校园微博给予技术指导和合作交流。2011年11月正式独立建制,成立上海建桥学院微博协会。微博协会是顺应我国高校微博发展潮流设立的学生兴趣社团,服务于学生,也服务于学校微博工作。利用微博,与校园相关社团合作,打造上海建桥学院一站式获取校内校外信息和学校与学生交流沟通的媒体平台,同时配合学校的对外宣传和对内管理职能。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网络平台。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大研究生会(微信公众号)
上海交大研究生会针对交大研究生群体,同时面向全国广大在校青年学生,建立和推广“上海交大研究生会”微信公众号。自创立以来,团队每天坚持图文推送,微信平台建设工作绩效显著,十余篇图文推送阅读量破万,粉丝数量高达到44758人,并且在中华全国学联微信公众号的“全国高校研究生会微信平台影响力”统计中多次名列榜首,一跃成为全国校级学生组织最有影响力的微信平台之一。上海交大研会微信关注社会时事,贴近青年,并立足于研究生视角,对交大乃至全国的粉丝进行思想、生活、就业和个人发展的全方位引导。
上海交通大学-博闻研微网络文化工作室
上海交通大学博文研微网络文化工作室隶属于校党委宣传部,曾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全国十佳网络文化工作室。工作室共有南洋记忆,南洋师谈,南洋微评,主页君请你喝咖啡,南洋鹊桥等优质原创品牌栏目,原创策划多次获得10万+阅读量,并多次被人民日报,央视网,新华视点,新闻晨报,新民晚报,青年报等转载,影响力巨大。工作室还有品牌活动全球华语大学生短诗大赛,至今已成功举办两届,第二届获得全球1560所高校2.3万来稿,覆盖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牛津,剑桥等世界名校,并邀请到北岛,西川,方文山等文化名人作为评委,网络浏览量接近3亿,在文化届引发巨大反响。
上海交通大学-益友报
上海交通大学益友报创始于1985年,作为一家有着30余年历史的传统校园媒体,自2014年起完成了纸媒向新媒体的转型。保留新生特刊和毕业特刊两期纸质报纸,受到新生和毕业生的喜爱;主要运营“益友sjtu”微信公众平台,逐渐成熟发展,确立了以“关注校园事,相伴交大人”为定位,以“有情怀、有温度、有趣味”为要旨的理念。本媒体擅长人物类报道和专题策划,因题材内容贴近学生群体和校园生活而受到交大学生的欢迎。创号1年多以来,在交大校园影响力显著提升,多次荣获团中央微信排行前百强,2015全年推送文章阅读量累计30余万,荣膺全国高校团属微信号运营Top100。益友报同时为中国(上海)高校媒体联盟会员媒体。
上海金融学院-微能量聚金院
上海金融学院官方微信平台——“微能量聚金院”是一个共青团牵头,由学生团体自主运营的校园信息门户发布平台。平台创立5年多来,我们秉承服务学生,传播正能量的宗旨。校园活动新闻动态,校外生活工作咨询,从多个方面,以多种形式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精彩的大学生活中。2015年,我们累计推送图文1032篇,点击量突破56万次;以会话形式回答学生疑问16万人次。微能量聚金院,感受一份微信的力量!
上海理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官方微信
校官微以传播先进文化,展示科研成果,发布学校信息,沟通师生情感为目标。专业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全盘思考,顶层设计,深度策划,细节描述,推送精品文章,同时形成对学生采编、组稿等能力的锻炼,有效实现管理育人;指导全校91个二级官方微信发展,通过错位宣传、互动联动,实现微信圈群良性发展。针对师生需求,对微信公众平台功能二次研发,提供贴近学生需求的课表查询、成绩查询等服务功能,并不断更新迭代。学校官微注重价值导向与流行文化的融合,围绕学校事业发展、校园生活,利用多媒体排版工具,将优质内容精心打磨成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原创率达92.31%。无论视听盛宴,还是H5页面,都切实实现媒介为王的发展战略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立信小信鸽
立信小信鸽作为上海立信会计学院的校园新媒体平台,一直秉持着“信扬天下,立信力行,勿忘立信,当必有成”的理念竭诚为广大立信学子服务。坚持以自身的贴心功能与优质原创吸引关注。我们关注校园生活百态,推送校园时事资讯,宣传校园热门活动,网罗展览招聘讯息,分享优秀书籍电影,还支持晨跑、课表、失物招领、考试安排查询、热门活动抢票、机器人聊天、新生攻略APP等特色功能 ,不仅为学生的校园生活提供便利,也极大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受到全校师生的支持与喜爱。目前,立信小信鸽共推送信息1500余篇,关注量达1万余人。今后,我们将增加与学生之间互动,努力成为学生校园生活的服务者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引领者。
上海杉达学院-子不曰康复社
子不曰康复社:三只民办大学的“青椒”和一群新闻娃创办的新闻评论公号。表面上我们行思坐想、激昂文字、挥斥方遒,其实我们不过是一群公号狗。但只要能传递社会正能量,表达校园青春之歌,展示年轻一代的责任感,我们就痛并快乐着!
上海商学院-上海商学院记者团
上海商学院记者团是我校特色部门之一。作为校园内最主要的一个宣传团队,我们秉承“提高新闻素养,增强宣传活力;贴进校园生活,发展完善自我”的宗旨,竭尽全力为大家报道校园内外的各类新闻。我们走近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贴近实际,真实报道现场,深度挖掘采写背后的故事。校报上、网站上、团刊上,你都能看见我们忙碌的身影。校园内外,我们无处不在。我们是学生的发言人,我们是镜头背后的那双眼睛,我们力求记录商院每一刻的脉动和心跳。
上海师范大学-团在上师大
团在上师大微信微博是面向全校师生的官方媒体平台,是最贴近校园生活的情报站,也是同学们了解时事热点、校园活动等的主要渠道之一。微信搭建了校内学生文化展示平台:丰富的校园活动预告,“校园大使”、“十大歌手”等人气校园赛事,吸引近万名学子参与投票和互动;热点话题调研,反映同学诉求,助力师大建设;定期还会为同学们提供上海热门展馆、演出门票,考试攻略等福利。微博日常栏目:带来暖心文字的“早安师大”和“晚安师大”;午后的美食,旅行,电影,音乐等推荐,丰富了师大学子的生活;“学术园地”推送生活窍门和趣味知识;“枕边书”为同学们推荐好书,消灭书荒的绝佳之选,团团话题提供互动话题供同学们留言讨论。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官方微信)
整合校园信息资讯,为你网罗最可靠的校园消息,为你带来最新鲜的校园热点。从活动前的信息预告,活动时的现场直播和活动后的深度报道与总结,我们一网打尽。整合运用宣传力量、媒体资源和文化手段,依托校内采访和调研,发挥传统纸媒、网络媒体和新媒体的整体优势,全面挖掘、宣传我校青年师生的先进事迹。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青年之声》杂志社
《青年之声》是由共青团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委员会主管主办,面向党校在校青年,同时辐射周边区、市各大高校的生活学习交流的内部期刊。期刊内容丰富多彩,全方位覆盖青年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与学习需求,旨在为党校青年及广大学子打造精品阅读空间。杂志单期印刷五百册余,自2013年底改版后,更加符合青年学生们的科研学习需求和生活品味追求,同时于2014年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党样青春”。杂志编辑部不断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确保杂志的质量,为青年学子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收到广大青年学子的一致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