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77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直播 | 上海电机学院2016年行政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2-12 04:40: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年一度的教职工代表大会今天开幕啦。作为教代会的一项重要内容,校长胡晟在会上作2016年行政工作报告。学校2015年完成哪些工作?2016年打算怎么干?第一时间干货整理,值得收藏。


2015年  工作回顾
一、加大改革发展步伐,不断完善现代大学制度
1、教育改革发展呈现新格局
出台并落实《上海电机学院深化综合改革方案(2015-2020年)》。颁布实施《上海电机学院章程》,加强依法治校,初步形成以学校章程为核心的现代大学制度治理体系。做好学校“十三五”改革和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2、“三风”建设迈入新阶段
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三风建设的实施意见》,促进学校教风、学风和管风的不断改善。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规章制度建设,简化行政审批,规范签章管理,加大重点领域改革力度。

3、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取得新进展
成立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特区“德泰学苑”,依托已获批的市属高校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自动化”和“机械电子工程”,对标国际同类一流专业。着力实现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机制、校企协同创新、国际合作交流“四位一体”的建设目标。

二、强化特色,人才培养质量逐提高
1、专业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2、课程建设和实践教学成效显现

3、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有序


三、营造全员育人氛围,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升1、育人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开展“博学、笃行、律己、修身”主题教育活动。举办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并选送参加上海市比赛,1人获得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建设易班发展中心和易班工作站。超额完成夏季征兵任务,累计送兵93人。实施朋辈学业互助计划。完善资助育人工作,实施“无忧入学”绿色通道项目。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月和精神卫生宣传月活动。

2、创新创业教育不断深化



3、招生和就业工作持续优化
全年学校完成招生3448名,其中研究生75名,本科生2530名,专升本121名,专科生722名。研究生生源中来自“985”和“211”工程院校的生源占比9.3%。首次参加市普通高校春季招生录取工作,招收80名学生。


四、勇于创新,学科科研实力稳步增强
1、学科建设迈出新步伐
出台《学科登峰计划实施办法》,通过三年建设,着力实现学科某些研究领域接近或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学科点的整体实力接近或达到上海市属高校先进水平的目标。开展登峰学科遴选,评审“电气工程”、“机械工程”2个学科为校内登峰计划学科。开展年度学科专项项目库的建设工作。

2、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取得新进步
首届39名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并获得学位。获批1个市级研究生实践基地,“工程硕士风力发电技术实践基地”被评为上海市示范级专业学位研究生优秀实践基地。承办上海市“新能源与智能电网技术”研究生学术论坛。启动“企业专家进课堂”课程改革项目。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职业资格对接机制。

3、科研团队建设和科研成果取得新突破



4、协同创新和科技服务得到新拓展
持续推进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大型铸锻件制造技术产学研合作中心”建设,举办全国大锻件学术会议和第三届大锻件制造产业发展峰会。“上海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参与区域产业规划工作。上海市专利试点建设通过上海市知识产权局验收。举办首届“万众创新”专利申报活动。新设上海电机学院技术转移中心江苏如东分中心。

五、加大引进培养力度,师资人才队伍日渐优化

1、高层次人才队伍持续壮大
继续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参与海外人才视频引进会和长三角师资引进会等人才引进平台。

2、教师培养扶持力度继续强化
持续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工程,获得市教委资助365.75万元。其中,7名教师获得国外访学进修计划项目,15名教师获得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计划项目,15名教师获得产学研践习计划项目,24名教师获得上海市优青培养项目,12名教师获得实验队伍建设项目。

3、人事激励和聘任机制不断完善
修订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和其他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办法,完善对教师的教学考核和学术评议办法。修订岗位设置方案,正高级岗位比例由原来的6%增至7%,副高级岗位比例由原来的29%增至32%。

六、开拓进取,学校国际化进程加快推进


七、统筹资源,学校办学活力日益增强


1、继续教育不断深化,校办产业发展稳步推进
李斌技师学院和华宁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分获上海2012-2014年度办学质量和诚信评定A级单位。李斌技师学院全年完成各类培训共计10595人。持续开展上海电气“3+3+3”技术工人培训,承办上海市“星光计划”第六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海市职工数控技能比武大赛、上海电气“李斌杯”技能大赛等各类职工技能比武大赛。承办上海电气新员工入司培训等项目。校办产业合计完成营业收入9724万元。

2、校地合作持续深入
与上海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启动与临港管委会合作共建事宜,获教育发展建设经费300余万元。承办全国U16青年篮球集训赛、Juste Debout国际街舞大赛(中国赛区)和临港地区企事业单位“翔帆杯”足球比赛。科学商店服务人次达1.5万,实现社区、园区、校区的跨界联动发展。继续参展上海市教育博览会,获“风采展示奖”。参展国际工业博览会,获高校展区优秀展品奖二等奖与优秀组织奖。

八、真抓实干,保障服务能力继续提升


1、完成临港校区二期工程建设
完成临港校区二期工程建设,行政楼、机械学院楼、电气学院楼3项建筑单体被评为上海市“白玉兰”工程奖。做好项目建设资金管理工作,配套完成各类招投标工作。启动二期工程竣工结算工作。

2、智慧校园建设步伐逐步扩大
完成临港校区二期弱电7个子项建设,完成闵行校区无线网络改造,不断夯实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加强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成学生一站式综合服务系统、财务网上报销管理系统。完成智慧图书馆的建设调研工作。建成并启用校园卡微信支付功能。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监督和保障力度,强化实名制上网认证管理。

3、财务管理与监察审计工作持续推进
推进预算执行进度,完成2016年预算编制报告。加强财务制度建设,规范财务报销办法,合理管控“三公经费”支出。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及报废程序。开展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并落实整改工作。修订招投标管理办法。落实阳光招生工程,开展对各类招生的监察工作。

4、校园安全与后勤保障不断加强
强化安全责任区的主体责任,实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管理。开展防范网络电讯诈骗专项活动。推进技防改造工程。整治校内乱停车现象。开展绿色校园建设工作,实现控制能源增幅8%的目标。完成公租房租赁及限价房申购服务工作。做好班车线路调整和管理工作。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监管力度,努力提升食堂餐食质量。

九、同心协力,文明校园建设持续深入



2016年  主要任务
一、依法治校,全面深化改革发展


1、持续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制定落实《上海电机学院章程》工作推进表,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及运行规则。细化《上海电机学院深化综合改革方案(2015-2020)》,进一步提升学校综合实力与社会影响力。探索多元主体参与的校务委员会制度。

2、加强“十三五”规划的统筹引领。
完成学校“十三五”改革和发展规划的编制、发布工作。着力形成激发每个学生成长潜能的高等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形成集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为一体的协同创新新机制,形成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多元开放的高等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新体系。

3、不断提升管理效能,大力开展管风建设。
坚持管理重心下移,完善校院管理体制机制。完善分类指导,实现工作流程再造。推进机关简政放权,改进机关工作作风,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加强信息公开,强化服务监督。

二、聚焦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进一步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试点
积极推进新的校企共建二级学院筹建工作。建立“德泰学苑”的“一制三化四衔接”培养模式。“一制”即人才培养全程实施导师制,“三化”即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四衔接”即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时注重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相衔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衔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衔接。

2、提升专业竞争力
分步分级完成相关专业核心能力分析,按照行业企业标准、专业认证要求、专业职业证书相结合的原则,明确各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各专业招生状态的数据分析,研究专业生源变化趋势,进一步扩大一本批次招生省份和招生数。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加强专业负责人队伍建设力度。

3、提高课程建设和实践教学质量。
完成核心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授课内容的二维课程矩阵设计。探索推进CDIO课程模式。开展慕课、微课课程建设。探索课程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改革,提高过程考核比重。启动学校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的筹备工作,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档案。

4、推进教风促学风互动机制。
持续激励教师潜心教学,提高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完善教师辅导答疑制度。加强对学生的学习辅导、学业指导和职业引导,建立以“六个明显减少”为基础的学风量化考核督查体系,“六个明显减少”比2015年平均下降20%。探索教风促学风的“双核互动”机制。开展校内学术道德系列宣讲活动。

三、立德树人,强化育人工作效果

1、做好学生成长成才服务工作。
以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为契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系列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构建覆盖面广、吸引力大、针对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完善资助工作管理机制。确保2016届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力争达到98%,确保签约率在2016年8月底达到85%,确保毕业生和企业满意率达到80%以上,实现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和就业质量的稳步提高。

2、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推进以创新活动工作为基础的项目研究,构建以科学商店为主体的课外创新平台,建设以创新集训队为代表的创新团队。实现学生科创参与率30%以上,搭建企业、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学生创业体系,加强以学科专业为基础的创业体系建设。开展“研究生创业活动周”。

四、锐意创新,促进学科科研发展


1、加强学科建设和学位点建设。
加强学科建设和学位点培育的统筹力度,形成以硕士点建设目标引导学科建设、以学科建设成果支撑硕士人才培养的良性互动局面。培育候选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点6个。推进专业学位硕士培育项目的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力争新增1-2个新的联合培养单位。完善学术治理体系,制定学术委员会委员换届方案,完成学术委员会换届工作。

2、完善科研管理服务体系。
加大培育科研成果,力争获批20项以上的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力争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3项,力争到款科研总经费达4800万以上,力争高水平期刊论文数超过50篇,力争发明专利授权数达60项、专利转让许可数达15项。加强科研带头人和科研团队建设。创新科研管理体制机制,完善科研考核激励机制。

3、创新研究生培养工作。
研究应用型本科——硕士专业学位贯通方案。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加强研究生课程改革力度,改善研究生校内实验条件,加强对校外实践基地的管理。做好第四批研究生赴瑞典3个月的海外实习工作。积极筹备“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的验收工作,承办特需项目联盟2016年年会。

五、坚持人才强校,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1、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管理。
构建教师全过程培养体系。做好国内访问学者、国外访学进修、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和产学研践习等教师专业发展工程的实施工作。持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成立教师教学发展(专家)委员会,试行教师教学培训学分制管理。

2、注重教师团队建设。
一如既往地实施“本科教学教师激励计划”,加强教师团队建设力度。完善高端人才引进机制,强化高端人才团队引进力度。加大对创新团队和青年拔尖人才的支持力度。深化校企合作教师团队建设,提高“双结构”教师比例,完成新一轮研究生企业导师聘任工作。健全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推行团队考核与激励机制。

3、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实行积极的用人政策,深化柔性人事聘任制度。落实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和其他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新办法。推行扁平化管理理念。建立与分类聘任体系相适应的多元薪酬模式,建立以贡献取酬为标准的高层次人才薪酬体系。随着学校事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教职工的福利待遇。

六、拓展全球视野,加快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


1、多渠道提升学校国际化水平。
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加强海外名师项目建设,推动课程和教学的国际化进程。积极推进中德智能制造学院筹建工作,开展国际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举办中瑞智能制造创新论坛。

2、拓展师生国际视野
着力选送更多优秀教师赴海外进修,积极培养教师的国际交流意识。加大学生海外学习工程的实施力度,提高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扩大留学生招生规模,优化留学生结构。进一步理顺留学生管理机制,提高留学生培养质量。

七、加大合作力度,汇聚学校办学资源


1、提高服务社会能力,推动校办产业持续发展。
形成特色鲜明、社会认可度高、可持续发展的继续教育体系。完成上海电气新员工入司培训工作。做好上海电气技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继续扎实推进“3+3+3”技术工人培训工作。继续弘扬“李斌”品牌,立足行业,服务职业技能培训。开展职业技能师资专项能力提升培训。校办产业计划合计完成营业收入1亿元。

2、加大校地合作力度。
持续推进校地合作,争取更多教育资源。继续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科技研发等方面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制度化的合作与交流。做好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和上海市教育博览会的筹备、参展等工作。

八、统筹兼顾,增强保障服务能力


1、扎实推进校区基本建设。
启动临港校区三期项目前期工程,力争完成项建书批复与可研报告的上报工作。全面完成实验室二期搬迁任务。

2、依托“互联网+”深化信息平台建设。
建设资产信息服务系统,建设校情信息分析系统,建设智能图书馆借还系统,实现两校区图书馆实时对接的RFID系统。建成15个移动校园APP应用。做好网络运维保障工作。

3、做好校园安全与后勤保障工作。
进一步完善学校综合整治网络。建立健全应急突发事件行动预案。推进校园技防建设。开展绿色校园建设,建立节能考核目标责任体系,着力控制全年能耗增幅不超15%。启动第三批双限房申购工作和公租房申请工作。

九、凝心聚力,营造和谐校园文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上海电机学院 ( 沪ICP备06058577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1© 2001-2013 Comsenz Inc.  Templated By 迪恩网络

京IP备案号:BGJ15464X

扫一扫二维码
现在关注我们
赠送精美礼品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